漫载资源库中文站重磅上线社会学奠基人格奥尔格·西美尔的经典著作《哲学的主要问题》电子书资源,提供MOBI/AZW3/EPUB三格式适配Kindle、iPad等设备。本书由德国哲学大师西美尔撰写,钱敏汝教授权威翻译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,深度探讨真理、自由、生命意义等哲学核心命题。
内容亮点:
经典学术价值:作为“西美尔作品系列”之一,本书从社会学视角解构形而上学,分析康德、尼采对现代哲学的影响,揭示“认知边界”与“个体存在”的深层矛盾。
跨学科方法论:融合哲学、心理学、艺术学视角,独创“碎片化思辨”风格,如通过“货币哲学”反思理性主义局限,通过“距离理论”阐释人际关系本质。
实用阅读体验:电子书支持关键词检索、跨设备同步阅读进度,特别适合哲学研究者、社科专业学生建立系统性思维框架。
《哲学的主要问题》内容简介
《哲学的主要问题》是德国社会学家、哲学家格奥尔格·西美尔的经典著作,聚焦于哲学史中核心命题的批判性重构。书中提出,传统哲学史过于关注“思维结果的最终形态”,而忽视了思想生成的过程。为此,西美尔倡导一种“面向精神活动”的研究方法,试图揭示哲学思想的动态演变逻辑。
核心内容:
哲学的本质与使命:
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追问“存在”(本体论)、“真理”(认识论)、“价值”(伦理学)等终极命题。西美尔认为,哲学史应超越对“封闭逻辑结构”的静态描述,转而关注思想创制过程中的矛盾与张力。例如,书中通过分析“存在与生成”“主体与客体”等二元对立,揭示哲学思想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动态演化。
跨学科方法论:
融合社会学、心理学与哲学视角,提出“碎片化思辨”风格。例如,在分析“理想的要求”时,西美尔结合货币经济(《货币哲学》的核心议题)探讨理性主义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影响。
对比中西思想差异,如将康德的“纯粹理性批判”与尼采的“权力意志”置于社会结构变迁中重新解读。
实践导向的哲学观:
强调哲学需为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。例如,在“真理的本质”部分,提出真理不仅是“符合事实的描述”,更是“服务于人类目的的情境性认知”,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。
作者简介:格奥尔格·西美尔(Georg Simmel)
学术背景与贡献:
生平(1858-1918):生于柏林犹太商人家庭,早年丧父后继承遗产投身学术。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,曾任教于柏林大学、斯特拉斯堡大学,但因犹太身份长期被排斥于主流学术体系之外。
学术地位:与马克斯·韦伯、斐迪南·滕尼斯并称“德国社会学奠基人”,卢卡奇誉其为“最伟大的过渡哲学家”,哈贝马斯称赞其理论对现代性研究的开创性贡献。
代表著作与思想:
社会学理论:
开创“形式社会学”,主张从微观互动(如社交礼仪、冲突机制)解析社会结构。
提出“社会分化”理论,揭示现代社会中专业化与个体自由的辩证关系。
哲学与跨学科研究:
《货币哲学》从经济现象切入,剖析货币对人际关系、文化价值的重塑。
《哲学的主要问题》系统批判传统哲学史范式,推动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。
文化批判:
在《大都市与精神生活》中,分析城市化对个体心理的异化效应,提出“距离理论”解释现代人际关系的疏离感。
学术影响:
其思想直接影响了芝加哥学派(如罗伯特·帕克)和法兰克福学派(如西奥多·阿多诺)。
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,亚洲学界(尤其是日本与中国)已形成庞大的西美尔研究群体。
评论(0)